農民工就業難、就業權益保障難、企業用工難,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信息不對稱,沒能打通基層用工需求和農民工就業的信息橋梁。為解決企業“用工荒”和工人找工作難等問題,中芯網絡(山東)科技有限公司借助互聯網信息平臺打造“魯班用工”APP招用工平臺。通過招用工平臺大數據分析系統,迅速掌握務工人員來源地、年齡結構、工種信息、工資情況等內容,他們借助該平臺推行的用工單位與農民工簽訂電子勞動合同試點工作成效顯著。截至8月底,該平臺已在淄博累計發布招用工8.5萬余人次,已有130家企業16000多人簽署電子合同,并且已同步上傳至山東省農民工工資支付監管平臺,徹底解決了建筑市場“用工難、找工作難、欠薪”等社會難題,業內反響強烈。
近日,中芯網絡(山東)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黃建寧走進大眾日報淄博融媒體中心,回顧并展望“魯班用工”發展之路。
中芯網絡(山東)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黃建寧(右)做客大眾日報淄博融媒體中心直播間。視頻截圖
主持人:做這個事情的初衷是什么?解決了什么問題?
黃建寧:2020年,我國暴發新冠肺炎疫情,企業停工、工人下崗、農民工找工作更是困難重重。在這個大背景下,我們決定研發建筑用工招工平臺,APP于2020年3月研發成功,申請了“魯班用工”注冊商標,并于2020年6月正式上線運營。我們的初衷就是依靠科技手段和互聯網技術,幫助建筑企業招工和農民工找工作,將傳統的勞務市場由線下搬到線上,足不出戶實現上崗就業,徹底解決“用工荒,找工難”這一社會問題。
“魯班用工”設置了多個公益項目,解決了用工和就業雙方面臨的實際問題。一是幫助農民工免費找工作,方便快捷,省時省力;二是企業招工、農民工找工作不再依賴勞務市場,用工雙方不用見面就可達成用工協議,直接上崗就業;三是招工就業不再受時間、地點和疫情防控的限制,解決了因人員大量聚集帶來的防疫、治安、交通等問題,提高農民工就業率;四是為農民工額外贈送一份意外傷害保險,用工一天,保障一天,最高理賠5萬元,解決了農民工的后顧之憂;五是用工企業與農民工簽訂一份電子勞動合同,解決了傳統勞動合同不規范、不及時等問題,對解決涉及農民工的欠薪問題,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具有重要意義。在解決上述問題的同時,“魯班用工”還提供教育培訓、法律援助、慈善助貧等多項服務,受到農民工的歡迎。
主持人:“魯班用工”這個項目得到政府高度認可,是在意料之中還是意料之外?目前這個項目的推廣如何?
黃建寧:“魯班用工”上線之初,我們規劃設計的是按照互聯網企業的管理模式,開展大規模線上線下宣傳推廣,但推廣速度與我們預設的目標有一些差距。我們也想到了通過政府幫助宣傳推廣,也與各級政府進行了積極溝通。“魯班用工”是公益招工平臺,對社會就業具有積極推動作用,各級政府和職能部門都給予大力支持和幫助。市、區縣各級政府和職能部門領導多次視察指導“魯班用工”,現場解決實際困難;7月底,我們參加了第一屆全國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大會,“魯班用工”是山東省唯一現場路演的項目,受到與會代表高度關注和認同。最近,新華社《要情動態》發表文章,分析了欠薪問題的原因,提出了意見建議,對“魯班用工”解決欠薪問題發揮的重要作用,給予了充分肯定。中央電視臺三次對“魯班用工”的創新之舉進行了專題報道。
說實在話,“魯班用工”得到政府的高度認可,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所謂意料之中,就是各級政府通過“魯班用工”這個平臺,推動社會就業,提高就業率,是政府關注民生、為民服務的具體體現,也是“魯班用工”的初心和使命。政府關注“魯班用工”這個項目是民生就業的需要,所以說是意料之中。所謂意料之外,我們沒有想到“魯班用工”為農民工就業做了一些工作,受到了上至國家部委,下至廣大農民工的高度關注和大力支持,各級領導紛紛簽字批示,職能部門制定政策文件,推廣宣傳“魯班用工”,在社會上引發了強烈反響,這也是我們沒有想到的,也就是說在意料之外。
截至目前,平臺注冊人數超過300萬人,已幫助43萬農民工上崗就業,為40萬人贈送了意外傷害保險。平臺為簽約合作企業提供資金支持80萬元,為2起農民工意外傷害提供理賠,基金會募集資金300余萬元。平臺還為農民工提供洗化用品、礦泉水、過節物資等20余萬元。平臺已發放電子勞動合同超過5萬份,覆蓋260家建筑工地,完成電子勞動合同簽署3萬份。各項公益活動、項目的開展,讓建筑企業和農民工得到了真正的實惠。
主持人:作為一家連接用工單位和底層用工的企業,是不是也會遇到瓶頸?發展過程中有什么困惑?
黃建寧:一是資金壓力較大,前期技術研發、宣傳推廣、人力物力等基礎性投資較大,面臨較大的資金壓力。二是投入產出比較小,目前注冊人數已具有一定規模,但日使用人數相對較少,平臺賴以生存的日活量提高緩慢,投入產出比較小,對今后發展產生一定影響。三是線上宣傳效果不夠明顯,上線之初,投入了大量線上宣傳廣告,但效果不夠明顯,注冊人數沒有明顯提高,全國推廣遇到一定困難。四是高端管理人才缺乏。我想,這些瓶頸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將會逐步得到解決。
困惑同樣也有,一是平臺上線時間短,各方面還不夠成熟,離現代化企業管理的要求還有一定距離。二是受傳統勞務市場固有思維和農民工群體認知程度的影響,農民工接受和使用平臺找工作還需要一個過程,致使前期注冊使用人數發展比較緩慢,預期目標未能實現。
主持人:“魯班用工”的未來發展規劃是什么?
黃建寧:在政策支持和政府大力扶持下,“魯班用工”將不辱使命,全力做好農民工就業保障和服務工作,力爭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大做強。一是招聘高端人才,重點招聘管理、運營、策劃等方面高端人才,形成高、中、低人才階梯,把“魯班用工”推向新的發展高度。二是成立省級分公司,發展加盟代理商。在各省成立省級分公司,發展市級加盟商200余個,借助加盟代理商的力量在全國強力推廣宣傳,力爭用幾年的時間鋪蓋全國建筑行業,并逐步向其他行業發展。三是開展多渠道融資,與香港上市公司達成戰略合作,成為其內地發展的三大板塊之一,借助資本市場的現有份額,加大融資力度,為“魯班用工”快速發展奠定堅實的經濟基礎,力爭6年內完成獨立上市。四是為農民工設置養老保險產品,聯合保險公司為農民工專門設置一款養老保險產品,解決農民工的后顧之憂。五是開展建筑設備設施租賃業務,利用網上魯班商城為建筑企業提供廉價的租賃服務,為建筑企業的質量、安全保駕護航。六是成立農民工培訓學校,在與“匠人教育”和大型建筑企業聯合辦學的基礎上,專門成立農民工培訓學校,為企業特別是建筑企業培養高端技術人才和一線技術工人。七是研發建筑企業內部管理系統,充分利用技術優勢,研發建筑企業OA管理系統,進一步提高企業工作效率。
“魯班用工”的未來將隨注冊使用人數的不斷增長而快速發展。按照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20年農民工總量2.86億人,今后,農民工總量將維持在2.8億以上,并以一定比例逐步增長。未來三年,“魯班用工”注冊使用者將呈幾何式增長,預計分別達到900萬人、2000萬人、3000萬人,日使用量分別達20%、30%、40%,最終實現每天5600萬人登錄使用“魯班用工”,占全國農民工總量的20%以上,數量相當可觀,社會效益非常顯著,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大眾日報淄博融媒體中心記者 李超穎 鄒長永 徐晉 郭文軒
■相關新聞
建筑企業:
不用去勞務市場“搶人” 信息一發工人主動報名
“以前招工,每天凌晨3點就得起床去勞務市場,去晚了或者運氣不好,就很有可能招不到人。不算時間和人力成本,每次光租車成本就得有兩三千元。”談起招工,山東起鳳建工股份有限公司康居花苑項目安全管理負責人趙騰飛感觸頗深。2020年7月初,他在朋友的推薦下,下載了“魯班用工”APP,并發布了相關招聘信息。沒想到,當天就有幾名農民工主動報名應聘。
“不僅節省招聘成本,還方便管理。”趙騰飛說,2020年夏天項目用工高峰時,工地有一半以上的工人都是通過“魯班用工”完成招聘,總數達200余人,涉及泥瓦工、鋼筋工、木工等多個工種。
建筑工人:
以前找活靠朋友
如今在家就有電話找
37歲的田磊是“魯班用工”的第一批受益者。“這新鮮事物,咱剛開始接觸的時候,心里也直犯嘀咕。就想著反正不收費,試試看,沒成想不僅很快找到了活兒,而且這一干就是半年多。”田磊笑著說,自己是一名架子工,以前要么是朋友介紹,要么是自己去勞務市場找活干,這一次,坐在家里就接到了招工電話。
“除了精準對接供需雙方,我們還與平安保險合作,免費為農民工贈送意外傷害保險,最高可享受5萬元的保險理賠。”中芯網絡(山東)科技有限公司運營部總監李大彬說。
“在工地干活,不怕苦不怕累,就怕出現意外。”田磊坦言,現在有了企業和平臺的雙份保險,他干活時心里踏實多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