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新聞客戶端
面對疫情給企業生產經營帶來的不利影響,青島膠州市以開展“作風能力提升年”活動為契機,開展春暉、春雨、春風“三項行動”,主動為企業紓困解難,有力促進了實體經濟平穩運行。
“春暉行動”破解“經營難”
4月20日,膠州市科工信局企業發展服務中心主任王勛蓬攜帶《膠州市惠企政策建議書》,來到位于膠西辦事處的青島雙朋物流裝備有限公司,小冊子上羅列著各類獎勵、補貼政策所需條件。“我們還真不知道原來有這么多項目可以申報。”公司總經理孫忠明說。
對照著建議書上的惠企政策項目,王勛蓬與企業相關工作人員一條一條梳理著企業是否符合基本條件。“先登錄微信小程序‘膠企匯’,可隨時查看項目申報條件、申報時間節點、聯系方式等。”王勛蓬說。
精準服務企業發展是檢驗作風能力的賽馬場,膠州市開展“春暉行動”,主動送政策、送服務、送溫暖,為受疫情影響的企業“排憂解難”。
企業服務經理人前往企業走訪,“膠企匯”平臺線上收集,線上線下同步推進全面摸清需求底數,多渠道征集企業生產經營難題。
“走訪企業中,有66家企業反映企業跨省、跨市、跨區(縣)運輸受阻問題,我們積極上報青島工業運行專班協調解決。”王勛蓬說。
對企業反映的用工、用地、融資等問題,膠州市研究制定高效解決企業問題的10條措施,減輕企業負擔、賦能企業發展。落細落實國家“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18條政策”,開展“惠企政策定制化”服務,幫助100余家企業梳理可申報惠企政策210余項,“一企一策”推動20家骨干企業實施產值倍增計劃,100家規上企業建設研發機構,50家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升級,以政策紅利對沖壓力,促進企業穩產增產。
“春雨行動”帶來“及時雨”
“今年訂單量充足,想擴大生產規模卻缺少資金。多虧青島農商銀行給我們發放了1000萬元信用貸款,解了燃眉之急。”青島宇通管業有限公司財務總監陳淑華說。
宇通管業是青島農商銀行今年在膠州市開展的“春雨行動”中結對的58家規上工業企業之一。膠州市通過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與規上企業結對、發揮企業融資服務平臺優勢、用足用好“應急轉貸資金”、幫助擬上市企業加緊上市等方式,為實體經濟帶來“及時雨”。
“行動中,我們整合銀行機構、證券公司、供應鏈金融等多方合力多渠道助力企業融資。”市地方金融監管局金融發展研究中心工作人員李元曉說。
通過建立18支金融輔導隊,完善融資信息溝通機制,發揮中小企業信用信息平臺作用,定期組織銀企對接會,搭建銀企對接平臺,目前已組織引導25家銀行業金融機構與721家規上工業企業結對,幫助企業融資5.38億元。
同時拓寬企業融資渠道,與銀行、融資擔保等金融機構,共享1300家“專精特新”企業、676家高企、618家科小企業信息,引導金融機構加大資金投放,推廣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已為184家企業授信32.42億元,發放貸款16.7億元。
“春風行動”化解“招工難”
“項目建設用工緊缺,一周時間就幫我們招到了30名工人。”青島君瀚智能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偉說。回想起春節期間的用工問題妥善解決,劉偉感到十分暖心。
春節小長假前夕,考慮到工程進度,項目方做出了正月初一復工的決定,部分建設工人卻無法按時返回。
了解到項目方的難處后,里岔鎮及時聯系人社局及相關院校,用時不到一個周時間,就幫項目方招到了30名建設工人。正月初一,“君瀚”項目順利復工,現正全速推進。項目達產后預計可實現年產值5億元、稅收3000萬元。
無獨有偶,對處于事業發展上升期的青島固德復材科技有限公司來說,最缺也是“人”,包括管理人才、技術人才,也包括普通工人。
里岔鎮包項目責任專員劉清說,“在了解到企業的需求后,我們對接了高校、技校及村莊,前后一共組織了三場招聘會,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企業的用工難問題。”
膠州市堅持用平臺思維破解招工難題,開展“春風行動”,搭建用工企業和務工人員多元交流供需平臺,打好穩就業、擴渠道、促發展的“組合拳”。高頻次舉辦系列招聘活動,推出“春風送溫暖,就業送真情”春風行動網絡招聘會14場,累計發布崗位信息6000余條,服務企業350余家。開展“點對點”東西部勞務協作,精準輸轉甘肅通渭縣、徽縣勞動力100余人來膠就業,實現企業用工有保障。(經濟日報記者 劉成 通訊員 穎慧)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