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創新基層治理模式,破解小區治理難題,今年,侯家塘街道結合街域實際,率先制定出臺小區黨建“十五條”,從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凝聚基層社會治理合力、規范業委會監委會自治力、增強黨建引領物業行業源動力幾個方面探索小區治理新路徑,聚焦系統化提升黨建引領小區治理水平,構筑起物業、社區、業主之間的橋梁,全心全意為社區群眾辦實事,解難題。
將“紅色堡壘”建到群眾家門口
為全面激活“紅色細胞”活力,提升小區服務和網格治理水平,打通黨組織聯系群眾的“最后一公里”。侯家塘街道實施“一小區一支部”,對已成立黨支部的小區,積極推動黨支部工作向樓棟、單元延伸覆蓋,合理劃分管理區域。目前,侯家塘街道在12個社區成立小區黨支部38個,將“紅色堡壘”建到群眾家門口。
在韶山路社區紫金苑小區里,26個“黨建微家站”覆蓋13棟住宅樓,居民集體推選威望高、熱情高、呼聲高的黨員擔任“黨建微家站”站長,在每個樓棟推行黨員亮身份、作承諾,實現了黨員作用的充分發揮。廣濟橋社區在每個樓棟單元創新設立了“樓棟民意點”,居民通過手機掃一掃,就可以把需要反映的問題及時上傳,社區馬上可以通過后臺查看、受理、轉辦,真正讓樓棟成為凝聚黨員群眾的新陣地。
韶山路社區紫金苑小區“黨建微家站”。
“小樓長”推進基層治理大變化
一個好的樓棟長和單元長至關重要,為了使其在基層治理中更好發揮紐帶、凝聚作用,小區黨建“十五條”特別提出,要優先推薦一批有能力、有擔當的黨小組組長兼任樓棟長、單元長,形成以樓棟長、單元長為主,居民代表相互配合的樓棟治理隊伍,以“小樓長”推進基層治理大變化。目前,街域內樓棟長、單元長共有334人,電院社區、湘農橋社區等社區實現樓棟長治理全覆蓋。
黨員志愿者做示范、示范帶一片
為充分發揮黨員示范帶動力量,侯家塘街道一直在域內培育、扶持一批活動規范有序、作用發揮明顯、社會影響力強的示范性志愿服務組織,逐步壯大街域志愿者隊伍。在廖家灣社區, 有“雷鋒號”志愿者工作站,近兩年開展志愿服務活動600余場次。同時,挖掘了一大批黨員志愿者投身小區治理和建設,逐步形成了“黨員做示范、示范帶一片”的良性循環效應;在廣濟橋社區,有左鄰右里志愿服務工作室,建立了老手藝、“和事佬”、跑跑腿等志愿服務隊,重點解決了小區停車難等問題;在其他社區,一個個便民服務站和小區接力站里,黨員們也以“傳幫帶”的形式,帶動了更多的黨員群眾加入服務隊伍……
廣濟橋社區小區接力站。
從“社區托管”到“專業接管”
考慮到轄區內老舊小區多,流動人口多,精細化管理難度大,侯家塘街道引導物業服務企業穩步推行市場化運作,施行老舊小區“共享物業”新模式,利用社會資本、惠民資金等提供經費補充保障,實現自主運營,為老舊小區提供多元化、差異化的物業服務,以此提高居民滿意度。目前,街道的“共享物業”采用“連片打包”方式,已接管了街域內19個小區58棟居民樓,正逐步推動老舊小區物業服務從“社區托管”到“專業接管”的轉變,成效初顯,已獲得不少群眾認可。
下一步,侯家塘街道將持續完善以小區黨支部為核心,小區業委會、監事會、物業服務企業為主體,小區黨員代表、居民代表等共同參與的小區治理體系,實現黨的組織和工作全覆蓋,確保基層治理常態長效。
黨建聚合力|“紅色物業”顯擔當 萬科物業成立黨員突擊隊 馳援深圳抗疫一線
2022-03-17
全力打造城市更新改造的典范 劉素月深入洞井街道調研并督導疫情防控工作
2022-03-16
來源丨區融媒體中心記者陳靜 通訊員周詩靜
責編丨唐杰 編輯丨符雅梅
值班副總編輯丨李蕾
值班總編輯丨熊其雨
– END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