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報-新福建客戶端2月7日訊(葉紫妍 廖麗燕)大田縣“推行‘五化治理’工作法,打造山區縣城社區治理新格局”,上榜“福建省新時代黨建品牌”典型案例。
“五化治理”是哪五化?怎么操作?通過“五化治理”后的社區有什么變化?記者進行了調查。
“共”理千家萬戶“家務事”
“‘五化治理’指的是區域化統籌、網格化聯動、標準化建設、協同化治理、常態化服務的工作法,通過‘五化治理’著力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基層治理格局,全面提升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水平?!贝筇锟h均溪鎮黨委書記黃永強介紹。
均溪鎮赤巖社區居民張某和李某是對門鄰居,卻因門口添置儲物柜一事,發生矛盾糾紛,爭吵不斷。樓棟黨小組知道后,介入調解,讓雙方重歸理性,矛盾順利解決。
“我們以社區黨總支為引領,將黨組織觸角從社區延伸到小區、樓棟,方便解決群眾間矛盾?!背鄮r社區黨總支書記連榮詩介紹,通過構建“社區黨總支——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四級組織體系,搭建群眾“家門口”服務平臺,推動社區治理從“零散式碎片化”向“共建共治共享”升級。
區域化統籌,織密組織體系。大田縣深化區域黨建理念,以各社區黨總支為主導,聯合共建單位黨組織組建社區“大黨委”,按照“黨建共抓、事務共理、黨員共管、活動共辦、文明共創”的原則,實現“小區吹哨、部門報到”,加強組織與組織之間就地就近互聯互動,推動區域黨建資源和群眾需求有效銜接。
“富山新村三路21巷十字路口處,一下水道井蓋出現位移破損情況,已經三個月了沒人發現,希望社區督促有關部門盡快處理?!?022年12月24日,在均溪鎮玉鳳社區第17網格微信群中,市民廖應塍向網格員連麗燕反映了道路設施出現問題。
連麗燕收到消息后,迅速將情況反映給12345找茬專班,由專班工作人員協調市政部門進行核實、處理。28日,市政部門便完成了修繕工作,解決了安全隱患,高效的工作效率得到市民們的一致稱贊。
網格化聯動,凝聚治理合力。大田縣在社區治理中全面推行黨員網格員、樓棟長機制,構建網格化管理體系,全縣8個社區分為114個網格、設置樓棟長157名,整合社區黨員工作者、黨員志愿者力量,統一配置到網格,采取線上黨員中心戶、樓棟長、網格員分級牽頭組建微信群,線下開展大走訪等形式,及時匯總群眾問題、建議,實現網格化聯動、精準化管理。目前,各社區共開展各類宣傳630余次,為居民提供水電維護等精準化服務310余次。
玉鳳社區在職黨員開展志愿服務。
“我們將社區劃分為14個網格,共建立14個網格微信群,網格內每戶至少一名主要聯系人進群?!庇聒P社區工作人員鄭際琛介紹,各共建單位志愿者、小區黨支部黨員發揮摸排員、信息員、勸導員的作用,協助社區開展網格化管理工作。
化繁為簡,“搞好服務”擺第一
走進均溪鎮仙亭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寬敞整潔的辦事服務大廳,簡潔明了的指示標志,墻面貼滿了文明標語及辦事指南,各個窗口的工作人員正忙碌著為居民辦理業務。
近年來,仙亭社區不斷加強陣地標準化建設,堅持“辦公最小化、服務最大化”的理念,整合居民辦事服務大廳、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家長學校等服務功能,設置黨群服務中心,提升辦事效率和服務水平,讓群眾辦事“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
2021年,仙亭社區聯合小區業主委員會、物業公司,協調縣住建局、民政局等部門,投入22萬元在錦繡福田小區3號樓架空層建成了150平方米的鄰里活動中心,集宣傳展示、休閑娛樂、服務聯系等功能于一體,面向黨員、群眾開放。
“之前,小區的老年人沒有活動場地,只能聚集在小區大門口的噴池、綠地等處聊天,晴天太熱,下雨天就只能窩家里。”錦繡福田小區居民林慶多告訴記者,現在有了這個鄰里活動中心,大家每天都可以一起聊天、下棋、看書等,日子過得很愜意。
大田縣按照統一標準,推動全縣各社區小區陣地建設、制度運行、服務事項標準化規范化,按照“六有”標準,建設黨群服務中心和“鄰里中心”,引入人社、民政等高頻服務事項,設置小區警察、小區醫生、小區律師、小區調解員等服務崗位,建立完善首問責任、情況報告、民情登記、考勤值班等各項制度,實行“一次性受理、一體化辦公、一站式服務”,制定服務清單、資源清單、需求清單,進一步滿足群眾需求。
目前,全縣8個社區建設小區“鄰里中心”20個,共制定服務清單84項、資源清單70項、需求清單105項,設置崗位72個,有1532名居民認領服務崗位。
守望互助,鄰里相幫一家親
“以前一遇到下雨天,這段路就十分泥濘,有時還有污穢,車子都沒法通行,人更沒法走……”回憶起天山路20號-32號路段改造前,均溪鎮白巖社區居民老鄭直皺眉頭。
以前,該路段因未鋪設排污管道、未硬化路面,嚴重影響居民日常生活。由于歷史遺留問題,住戶老柯不同意讓排污管道從自家門前經過,與其他居民多次發生爭執。社區工作人員多次到場協調,還是得不到妥善調解。于是,工作人員把這件事上報至鄉鎮黨委,請求縣里幫忙協調解決。
“掛鉤分管的縣政府相關負責同志組織市政、住建等7家職能部門共同參與,調整修路整體方案,全力推進落實,6棟樓20多戶居民終于告別了14年來門前黃泥土路的歷史?!卑讕r社區黨支部書記鄭淑梅介紹。
協同化治理,構建幸福家園。大田縣注重建機制、搭平臺,多渠道強化小區治理,全面推行“居民夜談會”制度,嚴格落實社區黨建聯席會議制度,設立群眾聯系點、樓棟議事點,共同化解社區小區無法自主解決的事項,推動社區小區治理從“獨角戲”走向“大合唱”,形成“無事常聯系、有事共商量,困難有人幫、鄰里一家親”的氛圍。
“陳醫生每周都會抽空到我家,給我老伴做檢查,服務細致周到,讓我們方便了很多。”提起赤巖社區衛生服務站的陳醫生,居民張阿婆贊不絕口。
張阿婆與丈夫獨自居住在赤巖社區,她的丈夫患有高血壓,需要定期檢查,但兩人年紀大了,腿腳都不太方便,日常外出檢查便成為一項麻煩事。社區工作人員得知此事后,通過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為張阿婆免費提供健康指導、用藥指導、測血壓等上門服務,解決兩位老人的困擾。
玉鳳社區安排家庭醫生為孤寡老人上門體檢。
居民點單、支部下單、黨員接單。自2021年以來,各社區共收集解決群眾訴求問題526條,對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等各類社會弱勢群體提供醫療保健、權益維護等全方位服務3000多人次,開展各類文化宣講101場次,評選出“最美家庭”50戶。
來源:新福建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