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平原縣住建局積極探索“黨建 工程建設”模式,推行“五同五共”新舉措,打通住建領域黨建工作末梢神經,實現黨建工作全覆蓋,不斷擦亮“紅色工地”這個黨建品牌。
一是基層支部“同聯共建”,發揮基層組織保障作用。結合工程項目實際情況,將局機關 2 個黨支部與 8 個建筑企業黨支部結對共建,其中 1 個機關黨支部對接 4 個企業黨支部,機關黨支部、企業黨支部各選派 1 名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的黨員作為聯絡員,負責組織政治理論學習、聯建會議等工作,充分發揮黨組織的領導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緊緊圍繞工程項目建設工作,開拓思路、創新工作,讓黨的建設更好地服務于工程項目建設,為住房和城鄉建設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思想保證和組織保證。
二是黨群服務“同心共享”,打通領域黨建最后一公里。依托工程項目指揮部辦公場所,設立 6 處黨群服務之家,分別設置讀書角、黨員風采、規章制度、休閑娛樂等功能板塊,員工可在工作之余讀書、看報、打球,陶冶情操,放松心情,著力將黨群服務之家打造成為一個集理論學習、黨性教育、談心交心、愉悅生活等為一體的開放性、綜合性平臺和活動陣地,為黨員群眾提供精準高效服務,讓黨員群眾切實在政治上感受“家”的關懷,在生活上感受“家”的溫情。自去年以來,共開展理論宣講 4 次,業務培訓 3 次,黨性教育 4 次,組織各類比賽、讀書會等其他活動 10 余次。
三是理論知識“同學共研”,推動黨建業務同頻共振。堅持黨建理論學習與業務培訓相輔相成,實行“黨建 知識競賽”“黨建 安全生產”“黨建 文明工地”等模式,開展項目負責人上黨課、組織理論知識競賽、集體學習研討等,統一工程項目推進的思想共識,促進工程項目提質增效、加速建成。針對工地和人員分散等現狀,黨員聯絡員還根據工地實際情況,組織項目經理、施工隊長、現場黨建工作負責人、施工一線黨員等以更加靈活多樣的方式隨時隨地組織開展黨建理論知識學習和業務技能培訓,使碎片化時間得以充分利用,增強了學習教育的質效和針對性。自去年以來,共開展各類學習教育研討12 次,受教育黨員群眾 500 余人次。
四是黨員身份“同筑共亮”,營造爭先創優濃厚氛圍。在工地一線強化責任意識,設置黨員示范崗監督牌,公開黨員信息,便于群眾知曉黨員情況,了解職責,開展黨員志愿服務活動,拓展鞏固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際”活動等“亮身份、樹形象、做表率”活動。通過黨員身份公開化、監督制度化、作用最大化,進一步提升黨員身份意識、責任意識和先鋒模范意識。黨員的身份“亮”出來,黨員的作用“強”起來,黨員的形象“樹”起來,一言一行符合黨員標準,一點一滴體現黨員風采,一心一意為黨旗增輝。圍繞理論學習、遵規守紀、疫情防控、愛崗敬業、改革創新五個方面組織開展“攻堅克難先進黨員”評比,評選優秀黨員在“黨員風采”欄展示。并授予平原縣大宋社區、小八里社區青島一建項目部兩個安全文明施工工地“黨員示范崗”獎牌,進一步激發了黨員干部擔當作為的工作熱情,營造了學習先進典型、主動擔當作為的良好風尚。
五是重大事項“同商共處”,確保工程建設有序開展。工作過程中,把支部聯建共建作為化解工程項目建設內外部矛盾的重要抓手,匯聚參建各方黨組織資源,思想共育、資源共享、責任共擔、難題共解。每月至少召開 1 次聯建共建協商例會,共同協商矛盾解決辦法和問題處理措施,及時協調各方在項目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高質高效促進項目進展。今年以來共召開聯建共建協商例會 6 次,協調解決施工中疫情防控、復工復產等大小事項20 余件,有效促進了棚改項目、市政道路工程的順利實施,形成了團結協作、共商共議的良好氛圍。
平原縣住建局“黨建 工程建設”新模式的探索運用,變工程一線陣地為黨性錘煉的“大熔爐”,成為黨組織凝聚力和戰斗力的“倍增器”,形成了“1 1>2”的組織合力,一件件困難問題得到有力快速解決,各工程項目順利開工建設,施工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紅色工地”效果凸顯,為住房和城鄉建設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強保障。(楊忠飛)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