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證網訊,3日,建信理財有限責任公司在深圳正式開業。中國建設銀行行長劉桂平在建信理財有限責任公司開業儀式暨新品發布會上表示,為加強頂層設計,總行已經設立了資產管理業務委員會,將原“資產管理業務中心”更名為“集團資產管理部”,對其進行重新定位,統籌全行資產管理業務發展。未來,建行資管板塊將通過“三個協同”,把資產管理業務做大做優做強。
具體看,劉桂平表示,一是母子協同,不斷提升為客戶提供綜合金融服務的能力;二是全行資管板塊內部協同,不斷提高集約化水平,對外實施體系型協同發展;三是資管行業生態協同,依托金融科技,搭建共享平臺,構建“資管生態圈”。母行將全力支持建信理財開足馬力,加快發展,讓企業、老百姓、全社會充分享受理財業務公司化改革的成果。
據劉桂平介紹,建行不僅是一家信貸管理大行,也是一家資產管理大行。2018年末,建行資管規模行業第一。建行已經擁有較豐富的資產管理業態和牌照,較完整和具有競爭力的資管產品體系,數十家各具特色的資產管理機構。去年12月26日,銀保監會批準建設銀行首家設立建信理財子公司,充分體現了國家和人民對建行的信任與重托。
劉桂平強調,在深圳設立理財子公司,是中國建設銀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新一輪金融改革開放,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升“三大能力”的重要舉措。
劉桂平表示,以理財為代表的資產管理業務是金融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是現代商業銀行轉型發展的戰略方向,是服務實體經濟、促進直接融資關鍵載體,是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維護金融市場穩定的有效工具,更是服務人民美好生活、踐行普惠金融的重要抓手。金融現代化建設需要資產管理大顯身手。
“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的發展,對比成熟的金融體系,我國的商業銀行體系已不弱小,主要差距在于資產管理業務。這不僅體現在專業技術層面,更體現在思想認識層面。”劉桂平表示,近年來,國外金融機構進入國內較多的領域不是傳統商業銀行業務,而是資產管理業務,這種狀況和態勢應引起我們的重視和思考。中國的資產管理業務前景廣闊,但缺少世界級的資產管理機構,商業銀行發展資產管理業務是大勢所趨,中國商業銀行的經營轉型已經到了需要資產管理大匠運斤的階段。我們既要認真學習國際一流資產管理機構的經驗、文化和技術,更要不斷提升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用實力為資產管理業務賦權,用金融科技為資產管理業務賦能。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