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辦、國辦《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的穩步落實,全國校外培訓機構迎來了深層變革和規范治理。目前,國家打出政策“組合拳”,構建起“1 N”“雙減”政策制度體系,查處變相培訓、整治無證無照、管理從業人員,一系列改革正在緊鑼密鼓推進中。但是,還有一個重要環節需要引起重視,那就是校外培訓機構黨組織建設。
“雙減”政策明確提出,“校外培訓機構要加強自身黨建工作,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這為校外培訓機構的治理指明了方向。教育部在最近新聞發布會上,首次提出繼續完善配套政策,加快加強培訓機構黨建等其他配套政策法規的制訂進度。長期以來,我國校外培訓機構在資本驅動下快速發展,黨的建設跟不上業務擴張步伐。由于數量多、規模小、黨員少、流動快、分布散,導致校外培訓機構黨的組織覆蓋率低、作用發揮困難。近年來,面對校外培訓機構出現的辦學方向偏差、超范圍經營、超綱教學、惡性競爭、虛假宣傳、違規收費、卷款跑路等行為,黨組織的缺失缺位是一個重要原因。
調研發現,部分校外培訓機構重效益輕黨建,有的黨員組織關系長期不轉接,黨組織生活制度得不到嚴格落實;有的即使建立了黨組織,也常年不開展黨建活動;一些培訓機構雖然成立了聯合黨支部,但是由于各自學校工作安排、作息時間等存在差異,長期處于聯而不合的狀態。校外培訓機構往往建在商場或街道醒目位置,租金成本較高,許多校外培訓機構沒有黨員活動場所。毋庸諱言,校外培訓機構黨建已成為教育系統黨建的一個薄弱環節,也是治理體系的明顯短板。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各級各類學校黨組織要把抓好學校黨建工作作為辦學治校的基本功,把黨的教育方針全面貫徹到學校工作各方面。”加強黨對校外培訓機構的領導,建立健全校外培訓機構黨組織,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現實需要,是牢固把握辦學方向的基本要求,是實現校外培訓機構健康發展的重要方式和內源動力。教育部和人社部聯合印發的《校外培訓機構從業人員管理辦法(暫行)》提出,“校外培訓機構應對從業人員定期開展思想政治素質、業務能力等培訓,提高教育教研能力和服務保障水平?!睙o論是開展思想政治素質培訓,還是堅持公益性導向,均離不開黨組織的領航指向。
當前,要確保校外培訓機構按照黨的要求辦學立校、為國育人、為黨育才,必須切實加強校外培訓機構黨組織建設。
首先,要以體制建設為著力點,進一步明晰黨建責任分工。校外培訓機構黨建工作涉及組織、教育、人社、市場監管、民政等部門,存在責任不明、分散管理等問題,急需加強部門協調聯動、厘清邊界、明確職責、加強銜接,強化校外培訓機構黨建工作的主體責任,不斷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各負其責、合力推進的黨建領導體制。黨委教育工委等主管部門可借鑒遼寧錦州市等地經驗,建立健全校外培訓行業黨組織,發揮行業組織優勢,引領校外培訓機構黨建工作高質量發展。
其次,要以組織建設為重點,推進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有效覆蓋。按照應建必建要求,積極探索校外培訓機構黨組織的設置方式,加大校外培訓機構黨組織的組建力度,做到哪里有黨員、哪里就有黨組織、哪里就有黨組織和黨員作用的發揮。進一步規范理順黨組織隸屬關系,校外培訓機構黨組織關系一般隸屬于縣(市、區)主管部門黨組織,所在鄉鎮、街道黨組織實行兜底管理。對應建未建黨組織、聯合黨組織覆蓋單位過多、未選派黨建工作指導員、黨員變動等情況要及時整改。
同時,要以政治建設為統領,發揮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一是把牢政治方向。校外培訓機構黨組織要提高政治站位,強化使命責任,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服務中小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二是嚴格執行黨的組織生活制度。圍繞校外培訓機構發展、貼近師生需求開展黨的活動,切實增強校外培訓機構黨內政治生活的政治性、針對性、實效性,確保組織生活落實有效。三是推動校外培訓機構把黨的建設有關內容寫入學校章程。在章程中明確黨組織的設置形式、地位作用、參與決策機制等內容。四是健全黨組織參與決策監督機制。按照落實“雙減”工作要求,對于超標超前、超范圍培訓、超規定時間授課、不正當競爭、資本化運作等行為,黨組織要及時監督、預警。
另外,要以隊伍建設為核心,夯實黨建基礎。一是選好管好黨組書記。注重從本機構管理層中選拔黨性強、懂教育、會管理、有威信的優秀黨員干部擔任黨組書記。機構內確實沒有適合書記人選的,可提出申請,建議由上級黨組織選派。二是充實黨務工作力量。校外培訓機構要增加黨建工作力量。兼職黨務工作者應計算工作量或發放黨務津貼。各地主管部門可出臺關于校外培訓機構黨組書記、黨務工作者和黨建指導員的工作補貼、工作量核算等的指導性意見。三是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通過共產黨員先鋒崗、示范崗等,亮身份、亮職責、亮承諾,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做到一個黨員一面旗幟。
總之,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是辦好教育的根本保證。面對新形勢新要求,迫切需要加強校外培訓機構黨的領導和建設,以高水平黨建引領校外培訓機構守住底線、規范辦學、健康發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構建良好教育生態。
(闕明坤系浙江大學國家制度研究院特約研究員;郎佳系遼寧教育學院講師、遼寧省民辦教育協會副秘書長)
來源:《人民政協報》(2021年11月24日10版)
作者:闕明坤 郎佳
版面編輯:張惠娟
新媒體編輯:魏芯蕊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