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鎮立足鎮情實際,積極延伸,推行“一核心、兩對接、三融合、四聯動”的工作模式,把全鎮112個網格傾力打造成“最強閉環”,切實提升基層社會治理科學化、精細化和現代化水平。
“立足黨建引領”一核多元共治,強化“主心骨”功能。堅持以黨建為引領、網格化管理為抓手、基層基礎建設為支撐,著力打造了“一核多元,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模式,建立“責任區組長 網格員 聯絡員”的運行體系,夯實以網格員為主體,黨員、鎮村干部和教志愿者等力量為支撐的五位一體網格力量,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全面覆蓋的基層網格化管理服務體系。網格員、聯絡員每天按照“巡查—發現—處置—協調—解決—反饋—督查—問責—考核”的工作運行機制,實現“大事全網聯動,小事一格解決”。
“民情快遞工程 紅心共治˙幸福滿格工程”兩者無縫對接,深化“神經元”效能。在持續深化“民情快遞工程”,進一步了解群眾所思所想,廣泛收集民情民意,著力解決發生在群眾身邊的“急難愁盼”的基礎上,推進載體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落實,全面實施以黨建為引領,創建以共建共治共享為基礎的“紅心共治·幸福滿格”工程,建立了“一圖一網一站一員一單一評”機制,按照“一個黨支部或黨小組對應設立一個網格”要求,對照鎮-村-社三級架構,將全鎮16個村(社區)劃分為一級網格1個、二級網格16個、三級網格91個,運行方式與“民情快遞”工程互促互補,重點關注群眾對矛盾糾紛化解的滿意度,定期聽取吸納群眾對基層黨組織和村社黨員干部的意見建議,及時改進工作方式方法,用看得見摸得著的服務溫暖民心,提升群眾幸福指數。今年以來,全鎮共收集社情民意347條,排查化解矛盾糾紛310起,有效地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提升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自治法治德治”三治深度融合,優化“紅細胞”動能。以“三治融合”為“催化劑”,不斷創新和完善“網格”治理體系,充分激發群眾參與熱情,積極引導群眾參與網格化管理。激發村民自治活力。修改完善《村規民約》,成立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禁賭禁毒會等群眾自治組織作用,推廣“紅黑榜”“積分制”等有效做法,在服務群眾的過程中規勸、約束群眾,形成“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的基層治理良好局面。強化法治保障服務功能。持續深化“三中心一網格”建設,發揮“雪亮工程”和“綜治e通”等平臺閉合管理機制,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聯動治理格局。夯實德治基礎。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突出“講、評、幫、樂、慶、賽”六種實踐形式,不斷強化志愿者服務體系,扎實開展治理高價彩禮、打擊忤逆不孝等專項整治行動,大力表彰孝善好家庭、和睦好婆媳、和諧好鄰里、最美好鄉賢等先進典型,努力營造向上向善、孝老愛親、重義守信、勤儉持家的良好風尚。
“鎮-村居-社-網格”四級協調聯動,激活網格單元“神經末梢”。優化大中小微網格“閉環運行、四網循環”機制,推動“鎮-村居-社-網格”四級協調聯動,激活基層網格單元“神經末梢”。明確職責任務,按照定人、定時、定崗和定責的標準,落實網格化管理責任,推動形成生產互幫、生活互助、鄰里守望、矛盾聯調和治安聯防等互動治理模式。聚焦閉環運作,充分發揮鎮村干部、“兩代表一委員”、網格員、社會組織、志愿者等作用,按照“一寄送、二處理、三反饋、四落實、五督查”的工作流程,依托“綜治E通”手持終端,打造集矛盾糾紛上報、社情民意、信息反饋、問題領辦、跟蹤評價等功能于一體網上平臺。同時,按照“網格全覆蓋”要求,依托微信、釘釘同步建立鎮、村、社、網格聯絡群,實現網格管理平時起作用,戰時真管用。至目前,已建立各級微信群16個,開展政策宣講126場次,排查整治各類風險隱患58起,做到網格動態快發現、快掌握、快反應、快處置。
(高臺縣南華鎮:張正弼)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