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權發展既靠引導,也靠疏導,需要兩端發力。近年來,衡陽市大力實施“強創新”戰略,在政策、資金、人才等方面向知識產權工作傾斜,建立了“四聯動一規范”工作機制,實現了知識產權高質量增長、高標準保護、高價值運用、高效能服務、高水平管理,全市專利授權量年均增長20%以上,萬人有效發明專利五年翻了兩番。
一、強化市縣聯動,落實主導創新的責任
地方黨委、政府牽頭,把知識產權工作上升到戰略高度,聚力聚焦、優先保障。一是成立一套班子抓總。市縣兩級分別成立了知識產權工作協調領導小組,地方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市場監管、科技、工信、財政等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定期召開聯席會議,開展專項督查,全市推廣經驗做法。市本級每年安排專項資金1000余萬元,各縣市區均落實了配套資金。
二是堅持一個規劃統籌。制定實施《衡陽市“十四五”知識產權發展規劃》,確立了“三年打基礎、五年見成效”的工作思路,提出創建國家知識產權強市試點城市的總體目標。堅持目標導向,推進知識產權體制改革和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指標。
三是推動一批項目落地。市本級推出4大類23個種類136個知識產權培育項目,各縣市區結合實際,編制了本地知識產權培育計劃,與省市項目相配套。衡陽市高新區獲批國家級知識產權強國建設試點園區,3個縣市獲批創建省級知識產權強縣。
二、強化校企聯動,打造協同創新的陣地
重視高校的創新優勢,促進“產學研”融合。一是精準開展技術攻關。駐衡高校主動與企業合作,圍繞“一核兩電三色四新”等主導產業和關鍵領域“卡脖子”問題開展技術攻關,35項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其中1項達到國際領先水平;1項打破國際壟斷,2家企業獲得省級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獎勵。
二是精準實施專利許可。積極開展知識產權進高校、進企業、進園區行動,摸清知識產權底數,建立供需清單,目前,駐衡高校擁有高價值專利1600余項。為促進專利轉移轉化,我市鼓勵高校實行專利開放許可,對接本地企業需求,2022年實現專利轉讓625件,交易金額達1.6億元。
三是精準提供專業服務。在船山論壇、祝融學院等平臺開設講座,邀請高校專家授課,圍繞創新和專利申請面臨的難點、堵點問題,有針對性地提供幫助和指導。上海交通大學專業團隊應邀來衡陽開展知識產權挖掘培育活動,為企業提供問診式服務,幫助企業找準技術升級的關鍵點,布局高質量發明專利。
三、強化部門聯動,形成保護創新的導向
堅持創新與保護并重,營造良好的知識產權發展環境。一是多部門開展聯合執法。市場監管、公安、海關等部門協同開展“鐵拳”“藍天”等專項行動,重點打擊專利、商標侵權假冒等違法行為,近年查處案件324起,搗毀“山寨”窩點7個,定期公布知識產權典型案例,對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實行部門聯合懲戒,辦理股權凍結68起。
二是多渠道調解專利糾紛。根據情節輕重,對專利案件實行繁簡分流、分類處理。對惡意侵權、重復侵權行為適用懲罰性賠償;對嚴重違法行為依法加強行刑銜接;對一般糾紛采取民事仲裁、民間調解、行政裁決等方式快捷處理,成立衡陽市知識產權糾紛行政審理庭,先后調解商標、專利糾紛80余起,做到案結事了。
三是多機制保護創新主體。對創新型企業實行“賦碼”執法和包容審慎監管,最大限度合并減少檢查次數;對企業創新設立長達3年的“容錯”管理期。推進知識產權強鏈護鏈行動,建立專利檢索、專利預警等工作機制,全鏈條保護創新主體。
四、強化政企聯動,搭建服務創新的平臺
積極搭建平臺、制定政策、優化服務,為企業創新提供有力支撐,做到精準幫扶。一是公共服務體系化。設立了國家商標局衡陽受理窗口,省知識產權保護衡南縣、高新區站點,成立衡陽市知識產權保護綜合服務中心,形成了知識產權公共服務“3 1”體系,為企業提供專利導航、專利評估、知識產權維權、糾紛調解、法律援助等全方位服務。
二是質押融資便利化。加大財政補貼力度,鼓勵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引進專利價值評估和中介機構,優化代辦幫辦服務,完善風險評估和分擔機制;搭建銀企對接平臺,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入園惠企行動,2022年,全市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突破3億元,近3年來,累計質押融資接近10億元,有效緩解了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三是宣傳培訓常態化。“4.26”知識產權宣傳周等主題活動期間,與市中級人民法院聯合舉辦新聞發布會;開展知識產權咨詢活動93場次,發放宣傳資料24000余份。線上開辦情景課堂,發布宣傳視頻和H5,普及知識產權知識,營造全民重視創新、保護知識產權的良好氛圍。
五、強化規范管理,激發持續創新的動能
聚焦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和可持續增長要求,完善管理機制,確保工作有章可循。一是規范項目審批。成立知識產權專家庫,聘請第三方專業機構,對知識產權培育資助項目的立項審批提出專業的指導意見,邀請紀檢監察、審計等部門對立項審批過程進行監督,確保專業性、規范性、廉潔性,真正推出一批好項目,確保有創新潛力的企業得到及時有效的資助。
二是規范資金使用。與市財政局聯合印發實施《衡陽市知識產權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對扶持項目、申報流程、立項條件、驗收標準、績效評價等環節作了具體規定,強化專項資金管理,確保所有專項資金規范使用、專款專用、用出成效。
三是規范專利申請。對專利申請行為加強監督,打擊非正常專利申請和惡意注冊商標注冊行為,2022年累計撤回非正常專利申請837件,撤回率達95%以上;建立“白名單”管理制度,從全國148家知識產權中介服務機構中遴選了12家代理質量高、服務能力強的機構掛網公示,確保專利申請更加規范有序。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知識產權對創新發展具有引領和促進作用。我們將按照“四聯動一規范”要求,推動知識產權工作從高原向高峰攀登,確保知識產權發展由量變向質變躍升,真正讓創新的種子在衡陽落地生根、開花結果。(作者:王敏)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