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湖防洪防汛領域,開創云智慧水利可以做什么?
開創云智慧水利防洪防汛平臺建設需要考慮系統軟、硬件環境、現有信息系統的應用情況、用戶的功能需求以及和外部系統的接口等因素,系統設計需采用面向服務的模塊化設計方法,可根據系統擴展需要隨意擴展所需智慧應用或模塊。另外架構要穩定,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最新技術成果,確保整體架構和技術的先進性,確保系統建成后在全省乃至全國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借鑒“用戶思維、平臺思維、迭代思維、創新思維”等互聯網思維,形成防洪防汛指揮調度系統的建設思維。一是堅持“以用戶為中心”,從用戶體驗角度優化業務流程和應用設計;二是堅持“以共享為原則”,通過“大平臺、強服務、小前端、富生態”集約化建設新模式,改變系統分散、煙囪林立的局面;三是改變傳統建設模式,在項目建設中引入微服務框架,吸收“快速迭代”、“小步快跑”,提高項目建設效率;四是堅持“以創新為驅動”,從技術革新到業務創新、從管理創新到體制機制改革,充分運用遙感、數字孿生等新技術實現防汛減災、水利工程安全運行等業務的智能化應用和監管。
開創云智慧水利防洪防汛平臺建設注重處理好“四個關系”:
一是上與下的關系。按照水利部智慧水利建設思路,基于國家相關標準規范,與水利部及省級水利(務)相關系統對接,打通從上至下的信息通道。
二是左與右的關系。遵循市級電子政務及大數據局和政務云對全市水利信息化的要求,著力數據共享問題及集約化建設問題。
三是前與后的關系。對市局現有信息基礎設施和應用系統進行整合、優化、提升,實現對已有資產的充分利用和應用,最大化發揮財政投資的價值。
四是統與分的關系。科學合理劃分與省水利廳、市縣水利局的責任主體關系,明確建設管理中的“統”“分”關系,確保全市信息化建設上下協同、分工明確,與河南省智慧水利提出的建設步調一致。
開創云智慧水利總體架構采用“三縱五橫”,“三縱”是以標準規范體系、安全保障體系和運維保障體系作管理和運行支撐。“五橫”分別是基礎設施、智能感知、水利大腦、智慧應用和用戶,通過構建前端智能感知體系、統一的數據資源中心、統一的支撐平臺,打造以水旱災害防御核心業務為主題的防汛“四預”系統及數字大沙河工程、防汛指令傳輸系統,構建水利局信息化“大監測、大數據、大平臺、大應用、大協同”格局。總體框架如圖所示:
智慧水利系統總體架構圖
(1)基礎設施
共享政務云的基礎資源,包括計算資源、存儲、網絡、安全、備份等基礎設施,實現與政務云統一的基礎環境。
(2)智能感知
為避免信息采集源建設重復,監測站點布設不合理,設備監控運維手段單一低效,智能感知上線率低等問題,需對全市水利感知體系進行統籌規劃,統一管理。最終構建一張覆蓋全面、統一接入、智能分析智能感知網。
(3)水利大腦
水利數據資源中心:建設水利數據資源大數據中心,匯集整編防災減災數據,開展數據綜合治理,建設水利數據資產盤點系統,搭建內容全面、標準統一的水利信息資源目錄,建立數據共享服務機制,最終建成一個標準、完整、權威、共享的水利數據資源中心。
應用支撐:其中基礎支撐是通過建設水利系統統一權限管理及統一門戶功能,支撐本次建設的防汛“四預”等業務應用。在水利一張圖上依托全市水系干流及支流組成的水系網絡,以水庫工程為節點,以片區水利存在的水問題和規劃建設為導向,規劃水利一張圖大骨架,基于數據治理的成果,實現對上層業務的支撐。
數字孿生平臺:提供支撐數字流域洪水預報調度、仿真演進的水利專業模型、數字大沙河工程。
(4)應用層
在水利應用支撐中樞建設的基礎上,基于大數據中心層提供的數據資源,不斷推進數字流域的落地,依托數字化流域支撐水旱災害防御核心任務的實現,不斷推進四預要求在 水利的應用進程,總體規劃建設防汛“四預”系統、防汛指令傳輸系統、水利工程管理系統、水利工程建設管理系統、水資源管理系統等,本期重點建設防汛“四預”系統、防汛指令傳輸系統。
(5)用戶層
向市水利局、水庫管理局、市縣工作人員提供業務應用服務。
以上便是開創云智慧水利在防洪防汛系統平臺建設的標準規劃,感謝大家觀看,歡迎大家來電交流!下一次,我們會從功能架構的建設來分享開創云智慧水利防洪防汛平臺建設,敬請期待!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