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嵇國光管理視界
摘要:優秀管理者必須學會設計流程、實施流程、優化流程和管理流程。流程設計必須成為優化、增值的過程。堅持流程實施、優化和管理八大原則,在目標導向下,以流程為基礎,打破部門“壁壘”,實現公司無邊界管理,真正實現“流程團隊制勝”,用流程打造一個不依賴于能人的執行系統。
1、流程化管理推進目標
① 設計、優化、規范公司整套高效、增值的業務流程,并以業務流程為依據,建立實施、保持和改進標準化管理體系,成為行業標桿;
② 在目標導向下,以流程為基礎,打破部門“壁壘”,實現公司無邊界管理,真正實現“流程團隊制勝”,用流程打造一個不依賴于能人的執行系統;
③ 實現公司所有業務活動的流程化、規范化管理,并在目標導向下與崗位規范有機地無縫連接,與信息化管理推進融為一體。
④ 以深入開展基于流程的標準化活動為抓手,培育全員優良的標準化意識和企業文化。
2、業務流程化管理適用范圍
凡是具有重復性質的業務或一次性但過程相關的業務活動,均可實現流程化管理。由此可見,企業經營管理90%以上活動都可以通過建立流程實施管理。
3、業務流程化管理推進基本流程十步法,步步為營,步步為贏
業務流程化管理應遵循下列圖1所示步驟進行。
圖1 業務流程化管理推進流程
步驟1:公司業務流程系統框架圖設計
通過公司業務流程系統框架圖設計,明確公司業務流程基本分類和結構,指導業務流程編制需要考慮的各個層級、各個類別相互切換、流轉關系。公司業務流程系統框架圖示例見圖2所示。
圖2公司業務流程框架圖
步驟2:公司業務主流程框架圖設計。
公司業務主流程是指公司業務運行主要模式,通常也是企業的核心流程,圍繞主流程可以展開下級流程。公司業務主流程設計見圖3所示。
圖3 某公司業務主流程
步驟3:業務模塊流程樹設計。
通過業務模塊流程樹設計,目的是分模塊建立業務流程編制清單,明確各個流程層級之間、橫向之間關系,確保流程上下左右關系順暢,見圖4所示。
圖4 業務模塊流程樹
建立流程樹目的是:
(1)確保流程層次結構合理。
什么是高位勢流程?什么是低位勢流程?在企業流程集中,各個流程相互之間,相對而言,哪些流程是高位勢流程?哪些流程是低位勢流程?
什么是主導流程?什么是支持性流程?在企業流程集中,其相對關系如何?
什么是上層流程?什么是下層流程?在企業流程集中,其相對關系如何?
什么是上游流程?什么是下游流程?在企業流程集中,其相對關系如何?
(2)流程之間銜接恰當。
在一個主導流程之下,總是可以分為多個層次的支持性流程。
每個支持性流程也就是一個層流程。每個層次的支持性流程,既是相對獨立的一項工作,又是在一項更大工作之下的一個支持性工作。
這項大的工作的完成是建立在各項支持性工作都在恰當的時間、恰當的地點、以恰當的方式完成為前提的。
這就要求每項支持性工作所構成的流程,必須在設計上進行嚴密的規劃,以保證彼此的協調和恰當的銜接。
(3)沒有交叉流程
所謂交叉流程,是指兩個不同的流程本來都是服務于各自的目標,并且符合流程目標單一而明確的原則要求。
造成交叉流程的原因有兩個:
一是流程設計時,沒有對企業進行目標功能樹系統分析,沒有把流程目標單一原則堅守住;
二是存在員工之間的不平等,有人瞎指揮、越級指揮現象,使流程在運行過程中,人為地造成了流程目標轉移變化。
步驟4:業務活動分析。
調查確定公司和部門有哪些業務活動這是流程優化設計的第一步,應分析:
哪些業務活動是核心的還是支持的?
哪些業務活動是增值的還是不增值的?對不增值的、一般的業務活動能否削減甚或淘汰?經過分析后,應列出業務活動清單。
不增值過程常見原因有4類,即:
(1)活動與活動之間緩慢地傳遞和等待,造成時間延遲。
(2)過多的檢查、評審點,導致流程整體效率的下降;
(3)由于不能一次做對導致返工,造成時間延誤,成本增加;
(4)復雜的客戶界面或太多的客戶接觸點,增加溝通障礙,讓客戶感到不方便,導致時間延誤、客戶滿意度下降。
業務活動分析基于四個方面展開,即:
(1) E(Eliminate):清除
清除主要指對企業現有流程內的非增值活動予以識別和清除。非增值活動中,有一些是不得已而存在的,而另一些則是多余的,我們所清除應該是多余的非增值活動。
(2)S(simplify):簡化
在盡可能清除了非必要的非增值環節后,對剩下的活動仍需進一步簡化。
(3)I(Integrate):整合
對分解的流程進行整合,以使流程順暢、連貫、更好地滿足顧客需求。
(4)A(Automate):自動化
通過提高自動化水平,盡量替代人的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
通過業務活動分析,建立業務流程清單并明確上下游以及橫向邏輯關系。
步驟5:確定業務流程目標和要求
根據業務流程清單,應分析每一業務流程所要達到的目標和要求,業務流程目標和要求應清晰,可界定,可衡量,應與公司發展戰略,總目標一致。
該目標和要求不一定寫出,但在業務流程優化設計時應做到“心中有數”。
步驟6:確定每一流程所需過程及關系
為實現業務流程目標和要求,在不同情況下,需要哪些過程,這些過程是否必要?是否增值?過程之間的關系是串聯關系,還是并聯關系?是交叉關系還是前后關系?
步驟7:設計并優化業務流程
建立業務流程基本要素標準和優化設計規則。根據不同情況下業務流程所需過程及關系,設計并優化現有業務流程,業務流程設計過程,應是一個對現狀進行優化、完善、規范、創新、增值的過程,應分析關系是否暢通、合理,有效、可靠、穩定、增值?
業務流程設計過程也是對原有流程或做法改進的過程。
步驟8:確定業務流程運行和控制要點。
為確保流程有效輸出,達成目標,必須確保流程中每一過程處于受控和增值狀態,這就需要明確并提供其所需資源,需要明確控制點以及控制方法,包括監督、檢查、測量、審核、評審,需要明確所需表單,以便數據化、可證實、可追溯。
步驟9:業務流程評審并批準。
應針對業務流程組織跨部門評審組進行評審,評審應能確認:
(1)業務流程是否順暢?現實可操作?是否適宜?是否有不增值過程和節點?是否閉環?
(2)業務流程之間接口切換是否明確、可控?
(3)業務流程是否對實際操作進行了規范?優化?增值?
(4)業務流程中責任崗位/部門是否合理?記錄是否需要設置?控制要點是否完整?
流程評審同時又是充分溝通、培訓學習、提升協同力的過程。
業務流程評審通過后,應按批準權限進行批準發布,成為“法定有效文件”,并能組織學習,相關人員“家喻戶曉”,有意愿有能力遵照執行。
步驟10 推進流程化管理并持續改進。
業務流程發布后進入實施階段。在流程實施過程中必須堅持“沒有例外原則。”如果流程有問題,可以邊完善邊執行并通報有關人員知曉;在實施過程過程中必須定期或不定期進行分層檢查、審核,一則及時制止違反流程現象,二則主動發現流程問題,及時完善流程。
在流程實施過程中應定期進行效果評審。
實施流程管理的企業都很想知道效果如何。雖然憑感覺也能說出個大概,但要準確評價,還得有量化指標才行。對單個流程的評估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對企業流程管理進行整體評價,則必須在企業實施流程管理一個階段之后才能進行。通常需要在項目完成一年后進行,否則,時間太短、沒有數據支撐,則無法判斷。流程效果評估指標如下(但不限于):
① 流程意識普及程度;
② 流程圖覆蓋范圍;
③ 流程責任界定清晰度;
④ 流程責任考核覆蓋面;
⑤ 違背流程事件發生量;
⑥ 違背流程事件查處率;
⑦ 工作一次完成準確率提高多少;
⑧ 產品一次交檢合格率提升多少;
⑨ 采購到貨準確率提高多少;
⑩ 資金周轉提高率;
11 人均產值增加量;
12 人均利潤增加量;
13 人均等待時間減少量;
14 安全事故降低比率;
15 顧客投訴減少比率;
16 成本降低率;
17 其它本企業認為重要的指標.
總之,流程管理并不是高端技術,更不是時髦技術,流程就在我們的身邊,如開會排座次、發言分先后、采購要詢價、付款要預算、發貨要計劃、處罰要調查……企業不分大小,流程無處存在,至于你的企業流程簡潔與否、效率高低如何則取決于管理水平好壞。希望我們的企業管理者重視流程管理,做好流程管理!
如果覺得文章有價值,請點擊關注、贊賞并轉發。謝謝!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