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溫度 有深度 有廣度
懷念不如關注
原編:Lily| 圖:網絡
《不一樣的時間管理-7》:GTD步驟1-清空你的大腦 收集的力量
▼
1 為什么要收集?
我們的現狀
外界的打擾:
你的微信閃爍十幾個對話框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可能你正在絞盡腦汁構思一個PPT,
同時領導安排你今天必須發出一封郵件,
郵件正文剛有思路,突然有人電話催你開會,
剛要離開,微信上有人請你分享個文件……
每日周而復始的上演著,忙似乎已經成為你的口頭禪。
自我內部的困擾:
今天的事,明天的事,私人的事,工作的事…… 在腦海中浮沉
真可謂: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大事小事重要事,事事難了。
這所有的事情無序而龐雜的在你的腦海纏繞,
讓你心神不寧,坐立不安,無所適從
就好像帶著鐐銬跳舞,令人身心俱疲。
稍縱即逝的靈感:
就在那一閃念,你以為你可以記在腦子里,沒有刻意捕捉,
結果,就再也找尋不見,遺憾的擦肩而過了。
面對內憂外患,人生焦慮不安的來源不是事情太多,
而是有很多事情:
你該做卻沒有做,
你跟人承諾你要做卻沒有做,
在機會來的時候完美錯過再也做不成。
為了減少林林總總的遺憾,
我們就需要用工具和方法管理好我們自己,
GTD就是很好的方法之一,接下來我們開始練習使用這個工具,
第一步先要避免遺漏,就要做好收集與捕獲。
2 大腦是用來思考的,而不是用來記憶的
很多時候,我們習慣用腦來記事,這是本能反應,
也是我們從出生就慣用的方法。
仿佛所有的事情,記在心上(其實是腦子里)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但是這么做真的是有效的嗎?
假設你今天有31件待辦事項,包括手機充值,回復Email,周末聚會安排,讀書一章,考試復習1小時,填寫財務支出記錄,預約牙醫,工位安排,禮品報備等各項事物。
如果僅僅靠腦子來記憶,我們的感覺會是怎樣?
最理想的情況,沒有遇到任何障礙或者困難,我們也許可以有驚無險的完成預期中的31件事情。現實是:只有非常小概率機會可以做到,更多的時候是我們很容易因為某一個事情過度投入,
遭遇阻礙而將其他未完成事件積壓起來。
剛開始堆積的時候,可能會有非常焦慮,
時間久一點,感覺就弱一點,“帳多了不愁”,
然而,再久一些,就可能被這種“總覺得很多事情沒有做,
但是又實在不知道從哪里開始”的壓抑感吞沒,陷入抑郁。
另外,這還只是假設所有事情的難度是一樣的,
事實上,除了這些需要花費時間去做就可以的事情,
我們還有很多需要專注思考才能理清楚到底要怎么做的事情,
而這部分可能因為我們錯誤的把大腦當做存儲器而占用了內存,
導致無法高效的去思考。
比如:你回郵件的時候,因為有件事需要同事支持的數據部分還沒有完成,不得不擱置下來,
剛要填寫財務支出記錄,被拉去開“工位安排”的會,會開了很久也沒有什么實質結論;回來繼續填寫財務支出記錄,
又想起培訓資料明天要用,得先更新,還沒更新完,領導又給了個新任務,寫個PPT,
你開始煩躁,一點思路都沒有,PPT寫不下去了,
別的工作已經不知道從哪開始了
既然我們的大腦不適合記錄,不適合填滿事件,
那我們可以把記錄的職責交給外部的系統,
可以是實物的也可以是電子的,
這樣就能為我們的大腦騰出空間來更好的思考,達到清明的狀態。
在 GTD 里面把這一步叫做收集/捕獲 ,
意思就是將大腦中的想法全部挪到外部系統中。
我們通常所做的 TODO list 其實也是做了同樣的事情。
注:
在 GTD 中大腦中的想法我們稱呼為 材料,
存放材料的外部環境叫做“收件箱”
3 收集些什么呢?
簡單的說,就是要百分百地收集所有“未竟之事”。
事無大小,無所謂是否緊要,
只要是等待處理的、需要改進的、引起你注意的事務,
所有在你腦海中閃現的,都需要收集起來,
放進一個“外部存儲器”之中——David稱作“工作籃”,
你也可以叫他“收件箱”,名稱隨你。
實際上,要想做到“百分百”清空大腦,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簡單。我第一次嘗試收集,想破腦袋寫出了30多件事情,
事后才發現還是會有很多遺漏的小事情。
因為收集包括生活、家庭、工作方方面面,
全面的收集至少要50件事以上
——你要去超市買瓶水等類似的瑣事也要寫下來。
收集事件的來源
收集所有關于明天的暢想
所有的時間管理都曾提到過,
最重要的事是要找到你的人生方向,設定你的人生目標,
所有跟你人生目標息息相關的事情都是最重要的事,
這些事是不能忽略的,也就是說:我們要抬頭看路。
關于設定人生目標的N種方法,可以參見文末“附錄”,
先分享給大家一個比較簡單的方法,
就是制定自己的《101個夢想清單》,
參考維度
平衡人生
個人成長、自我實現、職業發展、財務、健康、家庭、娛樂、朋友與重要他人8個重要的人生維度,每個維度寫1-3件你要做的事。
- 比如因為看到有朋友去希臘玩,覺得他發的照片很美,有機會一定要去希臘旅行!收集到自己的夢想清單里來;
- 比如每周讀一本書,覺得這樣才圓滿,OK,加入自己夢想清單;
- 比如看了《喬布斯傳》決定創辦一家偉大的公司,也要加進清單;
- 比如媽媽的生日快到了,給她挑一件心儀的禮物,加入清單,等等
自己的夢想清單,一定要不斷的去更新不管多么天馬行空的想法,
只要覺得他能讓自己的生命變得更多彩,就先收集進來!
未來不一定真的付諸實踐,只是想想而已,也需要收集嗎?
是的——
即使是僅存在于內心的“也許”、“應該”、“將要”,
也會造成非理性的無法排解的全天候壓力。
收集所有當下的存在
收集任何引起我們注意力的事情,
收集的時候不做任何的判斷,先收集下來再說。
- 比如,你在工作的時候,同事告訴你你有一個文檔處理錯了,需要修改一下,這件事情不是非常重要也不是非常緊急的,你就先記下來:“a項目文檔有錯誤,需要修改”,然后繼續做當下的事;
- 比如,你突然想到要買一個鍵盤,但是現在沒時間去上網看,況且是在上班時候,你就可以記下來:“買鍵盤”,然后繼續做當下的事;
- 比如,你處理現在的工作時,發現一個相同的問題c項目也要驗證一下問題適否存在,你就可以記下來:“驗證c項目是否存在xx問題”,然后繼續做當下的事;
由于記錄一般只是至多幾十秒的事,并不會打斷當前在做的事。
可是,難道不需要把一件事放在腦子里多琢磨下?
——對于一件事情,不需要進行兩次相同的思考,
除非你喜歡重復。
收集昨天的未完成
回顧一下昨天乃至以前還沒有做完的事情,全部收集起來。
比如:
①項目:準備啟及動已經啟動的項目的未完成
②溝通:與客戶、老板同事、的溝通跟進
③學習:知識、資料、書籍,技能的查漏補缺
靈感的捕捉,你想要留下的一切
- 微信:不要幻想好的微信內容收藏了,就真正對你有用了。日子不用太久,再想找到你當時收藏的微信,就要找很長時間,說不定還找不到,這樣的收藏,其實沒什么價值。
- 網頁:在網上看到精彩的文章和博客,可以收藏下來,放在收藏夾里,沒問題的,但是真正想要用的時候,再看第二遍的機會有多少,只有自己知道。
- 文字:文字這種東西和文件不一樣,一個文件可能會保存在word文檔或PDF中,但是散落在微信、微博私信、QQ中的聯系方式,重要信息,大多數是以文字出現的。
- 他們和文件不一樣,文件可以保存在硬盤里,而這些文字如果不經過集中處理,唯一找到他們的方式就是打開那些應用程序,例如手機、QQ、微博、微信,等我們找到他們的時候,思緒都不知道飄到哪里去了。
- 圖片:現在很多人會大量應用截圖,因為更直觀。用在線相冊瀏覽圖片現在越來越流行,其中之一就是因為可以進行方便的預覽,相比相片存在電腦里,會更容易看到圖片的內容,所以對與圖片的收集,再也不是僅僅存在電腦里那么簡單。
- 文件:word文檔、PDF、PPT這些都是以文件形式存在,視頻、音頻也是以文件形式存在,
- 這些也是需要建立秩序,散落在各個角落的文件,會造成我們的心煩意亂。
- 郵件:郵件狂人每天收到上百封郵件,有些郵件是簡單的信息處理完就可以了,有些信息需要轉化為行動,或包含某些項目的關鍵少量信息,而有些郵件卻是我們的經驗庫和知識庫,這些郵件你當然可以建立自己的各種文件夾,當然也可以單獨處理。
收集一切會影響注意力的事物,
將其歸納入一個可靠的系統里,從而騰空大腦,虛位以待,
讓個人進入心靜如水的狀態,
從而能夠完美的應對外部環境的變化和挑戰。
3 收集的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做好收集,先準備好收集的工具。
實物類:筆、本、便簽紙、即時貼、文件夾、收集箱
筆記本 便利貼:收集雜事和偶發靈感,隨時收集,收集速度最快,一般在辦公桌上使用。此收集工具也可以用便簽紙 風琴夾工具代替
現在,開始在準備好的便簽紙上,寫下你想要做的所有事項,一張紙只許寫一件事,即使是你想買鹽和醬油,也要分兩紙來寫。
電子虛擬類:印象筆記Evernote、有道云筆記
印象筆記在項目管理的資料收集,以及個人知識管理的知識庫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如果用印象筆記收集信息,就很好的和項目管理,個人知識管理相結合了。
- 用印象筆記收集文字、圖片、文件以及微博、微信、郵件的信息
- 綁定我的印象筆記,收集微博和微信的信息:印象筆記對微博和微信收集碎片信息的支持做的很好,在微博、微信上看到的信息,都可以通過”我的印象筆記“來進行收藏,這樣,微博和微信上零散的信息,就進入了統一的入口。
- 用”剪藏’、“悅讀”工具收集網頁上的信息和圖片:在網絡上看到好的文章、圖片或者是某些文字,可以用“悅讀”、“剪藏”工具直接收集到印象筆記的默認筆記本里,在這里提一下,我們可以把印象筆記的默認筆記本,建立成一個“收集箱”,存放還沒有被處理的信息,這和我們平時說到的收集箱是一個概念。
- 印象筆記默認筆記本:這個筆記本可以隨時收集文字信息,無論是錄入的,還是復制粘貼的,例如從qq上復制下來一個簡短的信息,這樣零散的信息也有了去處。
- 印象筆記客戶端:PC端、手機端、微信入口可以互通有無
另外:有個叫做EverMemo的軟件,可以讓你更快速的收集,
他的作用即使能夠快速的打開一個軟件,然后把信息收集到印象筆記里。例如我的印象筆記由于有接近5000條筆記,
所以我在印象筆記打開時候設置了密碼,
如果使用手機客戶端做收集工具,無疑會慢一些,
但是使用EverMemo,就可以很快打開,
只要把文字復制粘貼進去就可以了,速度非??臁?/p>
當然這不是必須的,沒有也ok。
云端:百度云、花瓣網
印象筆記在收集圖片、文字以及文件上有很大的優勢,
如果是高級賬戶,每個月1G的上傳量,以及單條筆記100M的容量,足夠你去使用。
但是一些大一些的文件、視頻如果存在印象筆記,不免有些麻煩,所以我會選擇百度相冊和百度云。
- 百度云:收集視頻、聲音和一些大的文件會很方便。在手機上裝一個百度云客戶端,然后設置一個相冊自動備份,那樣你手機里的相片就可以自動備份到百度云了,當然在電腦上也裝一個客戶端,這樣就輕松的實現了手機和電腦的同步,通過百度云這樣的云存儲工具,讓手機里的圖片也有了集中的去處。
- 百度相冊:百度相冊和百度云占用的是同樣的云存儲空間,在預覽相片方面,使用在線相冊會比把圖片直接放在本地更有優勢,而且如果圖片多了,也不好整理。按照拍照地點,拍照項目(例如某年某月臺灣自由行)進行相冊的定義,也會讓自己的圖片更有條理。
- 花瓣網:看到一些有創意的圖片,可以直接利用花瓣網的網頁插件把圖片保存到花瓣網的相冊中,等到以后寫文章,或者微信圖文需要配圖的時候,就不會那么復雜了。
- Doit.im:手機和電腦上的收集箱,有任何想法都可以隨時收集下來。在電腦上高級用戶可以使用客戶端快捷鍵直接調出收集箱,快速收集,手機也同理。
無論一個小記事本,智能電話,或者是一個Moleskine記事本(一個備受推崇的無酸紙品牌筆記本)。
這些工具都有他們的好處,但他們都有各自優缺點。
我個人比較喜歡簡約的活頁記事本,
因為它可以隨身攜帶,還可以根據個人的需要隨時修改。
選擇你喜歡的工具就好。
收集的貼士
- 便攜:無論你使用的是什么收集工具,可以便攜,可以隨時隨地捕獲記錄下任何想法就好。
- 速記:隨時快速的記下你的想法。即使你沒有忘記,也需要努力回憶,占用了你大腦的帶寬,這樣你就無法集中注意力去做好手頭中的工作。
- 整理:隨時整理你的備忘錄。如果你只是將自己的想法寫 下來,卻沒有將他們付諸于實際行動,那將前功盡棄。
- 厘清:建議把記錄系統和行動系統分開。這樣就不會混淆。
- 堅持:如果出現疏漏,重新開始即可。缺一段沒什么大不了。
GTD和其它技能一樣,都要經歷一個從簡到繁,從易入難的過程,只要每天反復練習收集的過程,就可以逐漸提高收集的比例,可以感受到自己越來越安心,就能激勵自己更好的重復收集的過程,從而形成收集的習慣,這比收集了什么,收集了多少更重要。
附錄
關于設定人生目標的N種方法請點擊文末“閱讀原文”
《如何找到你的人生目標-倒推法 》
《如何找到你的人生目標-平衡輪》
《如何找到你的人生目標-自由書寫》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