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市經信委召開優化專項資金管理流程新聞發布會。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獲悉,2018年全市工業和信息化預算資金為12億元。同時,還對企業申請流程進行了優化,申報流程從15項降至6項。辦理時限也大為縮減。如果申報材料不會寫,也將協調相關服務機構免費幫忙寫相關材料。市經信委表示,這些舉措也是為了讓資金盡快到企業手中,把更多時間留給企業進行發展。
新聞發布會現場
流程從15項降至6項
據介紹,市經信委、市財政局將原市工業振興、市級統籌民營經濟、市產業技術創新等專項資金整合建立市工業和信息化專項資金。
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將原工業振興資金15項申報流程,優化精簡縮減為6項流程。取消了專項資金網上申報、區縣初審、行業平衡、項目資金計劃等流程,優化了編制并發布申報指南、發布申報通知、企業報送紙質資料到區縣、接件中心接件、行業處室復核、專家評審、綜合平衡、補助方案上會、項目公示、批復資金申請報告、資金撥付等流程。這6項流程包括項目申報、真實性審核、專家評審、審批公示、資金撥付、單項驗收(結題)。
辦理時限大幅壓縮
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以前申報項目專項資金,正常情況下,從提交申請到資金到賬半年。市經信委接件、專家評審,行業平衡、綜合平衡、下達計劃、資金撥付需要3個月。經優化調整后,市經濟信息委專家評審,審批公示、資金撥付時間壓縮至30天,并明確專家評審、審批公示、資金撥付的辦理時限。
同時,資金監管必須嚴格,市經信委相關處室通過加班加點、提高工作效率等措施,保證項目管理工作質量,壓縮項目辦理時間,提高資金管理效率,把更多時間留給企業。
增加企業申報項目時間
為讓企業有更加充裕時間進行項目申報準備,市經信委將根據預算公開評審通過的專項資金總預算,年初向社會公開發布當年度專項資金申報指南,明確支持方向、重點領域、申報條件、支持標準及方式、審核工作要求等。
據介紹,申報通知將在網上公開發布,并及時通知區縣經信委、財政局,每次給予企業1個月以上的申報時間。杜絕了一般財政專項資金項目,自企業收到申報通知后,只有一周左右的準備時間的情況。
強化真實性審核
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一般專項資金項目申報,區縣主管部門負責初審,只進行形式審查,導致部分虛假項目進入了市級部門專家評審流程。
此次專項資金制度改革,將真實性審核辦理流程下放給區縣主管部門,區縣主管部門結合日常行業監管,對企業申報項目的真實性進行審核,并由區縣經濟信息委集體專題研究,出具項目真實性審核意見書。
據了解,項目真實性審核意見將實行“一票否決制”,排除虛假項目和不符合申報條件項目。
項目申報材料有模板
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想方設法降低政策兌現成本。比如,對項目進行分類,提供項目申報資料清單,簡化項目申報資料。提供項目申報資料模板,解決企業不會編寫項目資料等問題。
同時,已協調相關服務機構免費為民營企業編寫專項資金項目可研報告,解決民營企業項目報告不會寫、寫不好等難題。
支持非公經濟和渝東北渝東南區縣發展
為支持非公經濟發展,以及渝東北渝東南區縣項目,在專家評審時,每個專家對項目資料進行獨立評審,對渝東北渝東南區縣項目、非公有制企業建立黨組織并發揮作用的項目給予一定加分,提高申報項目通過專家評審機率。
構筑專項資金安全“防火墻”
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精簡專項資金管理流程不是簡單的做“減法”,在資金管理上需要做“加法”,不會放松專項資金的管理。在管理的六項流程中,明確各流程責任。項目申報單位要進行真實性承諾,區縣要對項目進行真實性審核,部門要進行業務審核。環評、安全、消防、建設等由企業自行依法驗收,只負責專項資金項目的單項驗收。
市經信委表示,在專項資金項目補助前和項目單項驗收后,將分別向社會公示,接受社會監督。
新聞縱深>>>
1137個項目已申報專項資金補貼,最高不超1000萬
6月7日,市經信委發布消息,2018年第一批重慶市工業和信息化專項資金項目申報到目前為止已經有1137個項目,將在6月完成審批。第二批將在下半年開始申請。
據市經信委產業政策處處長羅明澤介紹,第一批市工業和信息化專項資金重點支持大數據智能化產業發展、傳統產業智能化改造提升、企業技術改造、戰略新興產業、補齊產業生態建設短板、工業綠色發展、精品制造、企業做大做強等項目。
羅明澤介紹,根據《重慶市工業和信息化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的規定,為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主要采取以獎代補、事后補助、貸款貼息等方式安排。一般項目最高補助金額不超過500萬元,列入《2018年重點名錄清單》的項目最高不超過1000萬元。具體補助比例根據年度資金預算控制指標和申報項目等因素確定。
需要提醒申報企業注意的是,申報項目建設工期,一般不超過24個月。同一項目只能申請一個支持領域和方向的資金,同一企業原則上申請不超過三個項目。近三年被列入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受到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以及存在應退未退財政資金行為的企業和單位,不納入支持范圍。
據了解,重慶市工業振興、民營經濟發展、產業技術創新專項資金已整合為重慶市工業和信息化專項資金。對此前已申報上述資金,且未獲補助的存量項目,符合此次申報條件的,可以重新申報2018年重慶市工業和信息化專項資金。
這些項目有望獲得專項資金支持
一、大數據智能產業重大項目
(一)優先發展大數據(云計算平臺、新型數據挖掘分析、大數據關鍵設備)、人工智能(計算機視聽覺、生物特征識別、跨媒體感知計算)、軟件服務(基礎共性軟件平臺、行業通用工業技術軟件化平臺)、物聯網(新型傳感器產品、通信和定位模組研發和產業化)、數字內容(虛擬現實(VR)產品)且項目投入在5000萬元以上的重點項目。
(二)優先發展集成電路(集成電路設計、晶圓制造、封裝測試、專用設備和原材料制造)、智能超算(高性能超算中心)、汽車電子(汽車智能識別、智能駕駛座艙信息系統)、智能機器人(整機、伺服電機)、智能硬件(智能穿戴產品、智能家居產品)、智能網絡汽車(汽車整車智能、車輛決策與控制)、智能制造裝備(智能機床、3D打印、智能物流與倉儲裝備)且項目投入在1億元以上重點項目。
二、戰略新興產業重大項目
優先發展新型顯示(高世代TFT-LCD面板、6代及以上OLED面板、MID觸摸屏)、新材料(新型電池材料、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石墨烯)、節能環保(垃圾焚燒發電裝備、污水處理裝備)、生物醫藥(基因工程蛋白質藥物,細胞治療產品和基因治療藥物)、新能源汽車及智能汽車(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及“三電”配套)、高端交通裝備(直升機、固定翼飛機、航空發動機)且項目投入在1億元以上重大項目。
三、傳統企業智能化改造重大項目
(一)優先發展汽車(整車制造、自動機械變速器總成及關鍵零部件)、電子(通信終端設備制造、半導體器件制造)、裝備(工業自動控制系統裝置制造、機床功能部件制造)、材料(交通、裝備、航天航空、電子用輕合金材料,高端銅材、陶瓷材料,聚氨酯和PMMA單(聚合)體)、化工(控制系統、包裝碼垛系統)等行業智能化改造且項目投入在1億元以上重大項目。
(二)優先發展醫藥(基因工程藥物和疫苗制造,醫療診斷、監護及治療設備制造)、消費品(鐘表及計時儀器制造)、食品(保健食品制造)等行業智能化改造且項目投入在5000萬元以上重點項目。
(三)優先發展筆電、手機、關鍵零部件等智能終端優勢產業智能化改造且項目投入在1億元以上的重大項目。
(四)優先發展工業互聯網(行業級產業鏈協同工業互聯網平臺、跨行業跨領域協同工業互聯網平臺)等項目且項目投入在5000萬元以上的重大項目。
四、生態建設中的關鍵短板項目
(一)汽車行業平臺。
—自動駕駛汽車與協作式智能交通測試應用示范基地
—自動駕駛汽車路測監管平臺
(二)電子行業平臺。
—汽車電子應用開發中心(汽車電子)
—“芯火”雙創基地(平臺)(集成電路)
—聯合微電子中心(集成電路)
—天饋線檢測實驗室(電子信息)
(三)裝備行業平臺。
—離心式透平裝備可靠性和性能綜合智能化實驗室
—工業機器人智能驅控視技術研發平臺
(四)材料行業平臺。
—玻璃檢測中心
—新材料測試評價中心
—節能與汽車新型輕量化材料生產應用示范平臺
(五)化工行業平臺。
—有機混合物分離及綜合利用工程技術平臺
—研發創新服務平臺
—工業廢棄物處置中心
(六)醫藥行業平臺。
—細胞治療研發制備平臺(生物醫藥)
(七)食品行業平臺。
—火鍋食品創新研究平臺
(八)人工智能物聯網平臺。
—物聯網開放平臺開發與應用(物聯網與5G)
—人工智能基礎資源公共服務平臺(人工智能)
—物聯網產業綜合服務系統
(九)工業互聯網。
—工業互聯網智能超算中心和數據中心
—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和標識解析體系
(十)大數據平臺。
—免費無線局域網建設
—工業和信息化大數據應用平臺
—工業企業能耗在線監測平臺
(十一)軍民融合。
—高分專項重慶市城鄉規劃與精細化管理產業化應用
(十二)技術創新平臺。
—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
—國際影響力大的跨國公司在我市新設立的高水平研發機構
—企業到海外發達國家或地區設立的研發機構
五、其他重大項目
對2018年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具有特別重要作用的產業、園區、企業、項目等事項,可采取“一事一議”方式確定支持重大項目名單。
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唐中明 文/圖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