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購管理、合同管理專項審計方案及實施
原創:李玲玲 內審之友 2020-12-04
審計方案
一現狀及背景
1.集團產業多元且關聯性弱,集團及子公司2020年預算總成本約**萬元,其中絕大部分支出都可以歸類為采購支出,現階段采購管理多為操作性采購,在集團及子公司層面均未有效執行采購管理制度、采購管理程序不規范,為了徹底梳理集團及各子公司采購管理現狀,識別管控弱點和漏洞,以逐步規范采購管理,切實有效降低采購成本,杜絕腐敗和舞弊事件的發生,特開展集團的采購專項審計。
2.集團及子公司對外行為的載體為合同,合同管理涉及眾多環節,涉及諸多風險,包括法律風險、授權管理風險、資金支付風險等,因此識別合同管理主要風險,明確合同管理的關鍵控制,對集團發展而言也是必要的。
3.采購和合同管理的好壞,與成本控制和資金計劃的準確性密切相關,采購管理和合同管理密不可分。
基于以上,風控管理中心審計部擬在集團范圍內同時開展采購管理和合同管理專項審計,審計工作統一規劃,分步實施。
二審計目的
1.梳理采購管理現狀、架構、權責分配;
2.梳理合同管理現狀、架構、權責分配;
3.識別采購管理、合同管理所涉及的風險,進行風險管理;
4.識別管控弱點及漏洞;
5.通過審計及整改,規范管理、防范風險、降低成本、減少腐敗。
三輸出成果
1.各公司審計小結(采購管理、合同管理);
2.各公司采購、合同管理權限指引表(現狀及需改進之處,附表);
3.專項審計報告(集團整體層面);
4.整改通知書;
5.整改方案(被審計單位提供,時間要求見“八、實施步驟”)。
四審計推動
1.管理制度的建立;
2.供應商數據庫的建立;
3.實現歸口管理、流程優化(包括審批流及表單);
4.明確采購分類、規范采購方式;
5.明確合同類型、出臺標準文本;
6.權限分配的優化、效率的提高;
7.明確與采購、合同有關投訴、舉報事項受理機制;
8.促進集團與子公司風險庫的建立與更新;
9.采購、合同信息化管理(視公司發展需要)。
具體實施方案
五審計對象及范圍
1.公司1、公司2、公司3、公司4、公司5、集團相關部門;
2.2019年度采購事項、2019年度簽訂的合同。
六審計期間
2019年度,可根據情況適當向前追溯、向后延伸。
七審計方式
除公司5采用報送審計方式以外,其余公司就地審計。
八實施步驟
準備階段
1.了解各公司財務狀況(包括財務系統采集各公司科目余額表等);
2.結合財務數據,鎖定重點業務發生區域,確定審計樣本及數量抽取原則(同時結合合同臺賬);
3.對近年來舉報事項、審計事項涉及采購、合同管理部分信息收集、內部分析;
4.審計通知擬定及送達。
資料收集階段
1.各公司采購制度、合同管理制度;
2.各公司2019年度預算及經營計劃;
3.各公司采購、合同管理的管理架構、權責分配,及與采購、合同付款對應的權責體系;
4.了解采購業務流程、采購審批流程、簽訂合同權限;
5.采購招標文件、評標資料等過程管理資料;
6.采購合同、協議及臺賬(包含于第11項);
7.供應商管理臺賬;
8.存貨、耗材、物資等盤點資料;
9.債權債務余額明細;
10.采購管理、合同管理各環節涉及的表單及文件資料(包括采購審批資料、市場詢價資料、采購驗收資料);
11.2019年合同臺賬、用印登記、合同文本或復印件;
12.會議審批的采購事項、合同事項的會議記錄、會議紀要;
13.合同準備階段、簽署階段、履行階段、歸檔階段相關資料;
14.財務明細賬、會計憑證(可根據實際情況抽看);
15.其他根據實際管理情況需要查看的資料。
實施階段
1.開展順序
(1)國內公司先行開展,按照*、*的順序;
(2)海外公司按照*、*、*的順序依次開展。
2.審計組成員
(1)審計組組長:總裁(代管)
(2)現場審計負責人:部門經理
(3)審計組成員:部門成員
3.實施計劃及進度安排
(1)公司1:*月*日-*月*日,共*個工作日;
(2)公司2:*月*日-*月*日,共*個工作日;
(3)公司3:*月*日-*月*日,共*個工作日;
(4)公司4:*月*日-*月*日,共*個工作日;
(5)公司5:*月*日-*月*日,共*個工作日。
4.關注重點、樣本及數量抽取原則
(1)采購管理
1)梳理采購類型、采購方式、全年采購金額、所占比例(整體分析);
2)宏觀了解被審計單位行業地位、規模、是否具備議價權,采購價格是否處于合理區間;
3)梳理供應商清單,宏觀了解供應商的情況,行業地位,客戶份額等;
4)根據各類型占比情況,確定樣本數量,抽取對應合同,付款記錄;
5)小額、頻率高的可集中一個月的數據,驗證普遍規律,其余月份抽查,關注無合同/協議采購情況(后期出臺采購管理制度的一個參考);
6)常規管理和特殊管理都要兼顧,目的是驗證內控設計的健全性、有效性(日常采購、應急采購);
7)關注環節,包括供應商選擇與合同簽訂環節、合同執行環節、貨物驗收與付款環節(涉及風險點、審計程序具體溝通);
8)采購合同管理參照下面合同管理執行。
(2)合同管理
1)梳理合同類型、金額、所占比例(宏觀分析);
2)查看各類型、各項采購合同文本一致性、審核過程;
3)合同簽署的權限、關注授權管理情況(法律風險);
4)合同履行過程,是否有跟進,對于變更、轉讓、終止、解除等流程是否設計有效(與資金預算的準確性相關度很大);
5)合同執行情況的評價與檢查。
5.編寫底稿
根據底稿模板及附件要求進行底稿編寫。
6.審計小結
每家公司審計實施階段完成后,形成審計小結(包含在計劃時間內)。
7.審計溝通
審計小結完成后,送達被審計單位,并與管理層進行溝通。
8.編寫專項審計報告
所有審計任務實施完成后,5個工作日內出具2份專項審計報告。
9.發送整改通知
審計報告審批通過后,5個工作日內向存在問題的單位發送整改通知書。
10.收集整改方案
整改通知發送后,被審計單位5個工作日內提供整改方案,審計人員視情況進行跟蹤整改落實情況。
九資源配置
1.必要的查詢、查閱、問詢權限;
2.財務系統或相關管理系統登錄權限、需要的數據導出權限;
3.辦公設備。
十需要的支持
1.被審計單位需指定專人配合,并對資料提供速度、質量作出承諾;
2.被審計單位提供必要的審計人員辦公場所;
3.被審計單位人員應配合審計訪談、調閱相關資料;
4.必要時,請領導和其他職能部門提供支持;
5.希望審計通知集團內統一發布,以公告形式,引起重視,同時海外公司可提前梳理、準備資料,便于加快后續審計進度。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