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各種場合對職業教育發表的重要講話、論述、批示已有20余次,在新中國歷史上,如此高度重視職業教育前所未有。特別是2021年,黨中央、國務院密集出臺支持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政策,職業教育大有可為。2021年6月、1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兩次審議《職業教育法》修正案,從加強黨的領導、完善管理體制,明確同等地位、促進相互融通,強化教師隊伍、健全經費投入,支持社會辦學、促進校企合作等方面,全方位優化職業教育發展的內外部環境。特別是明確提出要健全經費投入機制,如“增加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與職業教育辦學規模、培養成本和辦學質量等相適應的財政投入制度,加強預算績效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支持社會力量辦學,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可以采取購買服務等措施對民辦職業學校和職業培訓機構予以扶持;依法支持社會力量參與聯合辦學,舉辦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職業學校、職業培訓機構”。這些修法要點,充分反映了當前職業教育改革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回應了廣大職業教育辦學主體的迫切訴求,切中肯綮,具有非常強的針對性。
一、進一步加大職業教育投入的必要性
相對普通教育,職業教育的成本更高,投入周期更長,需要較高的投入強度。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測算,職業教育辦學成本是普通教育的3倍左右。當前,職業教育總體經費和生均投入均顯不足,已成為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突出短板。以高等職業教育為例,根據國務院關于中央預算執行和其它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相關報告,2010-2020年,中央本級公共財政用于高等職業教育的支出從5.17億元下降到了4.56億元,2011年甚至低至1.14億元;而同期中央本級公共財政在普通高等教育方面的支出則從612億元翻倍至1297億元;統算地方公共財政,在普通高等教育和職業高等教育的投入分別為5103億元和1309億元。根據教育部事業發展和經費統計(2021年快報)數據,2020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和高職(專科)在校生3285萬人,其中,高職(專科)在校生為1460萬人,占高等學校在校生總數的44.4%;全國高等教育經費總投入為13999億元,比上年增長3.99%。其中,高職(專科)教育經費總投入為2758億元,比上年增長14.73%,雖然顯著高于高等教育總體增長率,但占比僅為19.7%,高等職業教育的生均投入水平還不到普通本科教育的45%。這樣懸殊的投入差距,與當前黨中央、國務院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政策導向嚴重不符。
此外,2019年以來,國家連續三年做出高等職業教育擴招的重要決策,各地充分動員廣大職業院校挖掘潛能,較好地完成了國家高等職業教育的管理目標,但卻造成了生均辦學條件進一步趨緊。經費緊缺,也導致高等職業院校的生均基本辦學條件難以改善、辦學質量難以提升,無法適應規模增長、內涵提升的需要。
當前,我國教育經費投入中,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已占教育總投入的80%,職業教育投入的主體來自地方財政。而在全球職業教育體系最發達的德國,其職業教育的經費投入以企業為主、國家的鼓勵性政策為輔,企業投入大約占65%-75%,政府投入占25%-35%。在我國財政性教育經費總量相對有限,各類教育綜合改革任務艱巨、投入缺口仍相對較大的情況下,一方面優化財政性經費支出結構,另一方面出臺符合當前國情的引導性、激勵性政策,鼓勵引導社會力量投入職業教育,激發行業龍頭企業舉辦職業教育的內生動力,應該成為優化當前職業教育經費政策、擴大職業教育經費投入的重要手段。
二、建議
職業教育經費投入涉及教育、財政、人社等多個政府部門,也涉及不同類型的社會力量,需要中央和地方各部門合力推進、綜合施策,切實加大經費投入,保障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1.財政部門應按照高質量發展職業教育的客觀需要,科學測算各級職業教育的辦學成本以及與現有投入水平之間的差距,為財政性經費投入政策、學費政策、鼓勵社會力量辦學等政策提供基礎依據。
2.明確各級政府對職業教育經費投入的責任和比例,壓實各級政府的職業教育經費投入主體責任,把“新增教育經費向職業教育傾斜”和職業教育經費“三個增長”落實情況納入《教育法》《職業教育法》等執法檢查重要內容,對各級政府履行教育投入進行督導評價。
3.積極支持社會力量興辦職業教育。健全職業教育經費多元投入機制,形成全社會共同支持職業教育發展的合力,積極支持職業教育領域的營利性辦學,鼓勵社會資本以資金、技術、管理等要素參與舉辦混合所有制職業院校、舉辦特色二級學院或專業,并享有相應權利。
(作者系全國人大代表、云南工商學院執行校長)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